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西平乐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向晚鸦归,溯风笛起,楼迥便觉秋赊。
频拍阑干,望穷西北,浮云冉冉犹遮。
叹赋笔、哀时纵妙,鼙鼓催人渐老,繁华境改,空惊浩劫虫沙。
何待新亭洒泣,千载事、似梦总堪嗟。
雾沾衰草,风回旷野。
黄叶萧萧,门径欹斜。
休错比、成都旧宅,彭泽荒园,好藉琴尊伴客,松菊怡情,长向閒中遣岁华。
无柰故人,音书断绝,飘转关河,遍地荆榛,日暮途穷,如何不还家。
注:右起兰陵王,迄西平乐,皆和清真词也。曩在上海,与季刚同为之,积数十阕,而余为之序。十余年来,人事变迁,不可究极,旧稿亦散失过半,录存数首,聊志一时唱酬之乐而已。
瑞龙吟 晚春偶赴吴门,临去留题逆旅,用清真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押词韵第四部
金昌路。
仍见暗低门,丽花飘树。
凌波轻别横塘,画船载酒邀春甚处。

漫延伫。
容易旧宫芳草,翠迷岩户。
吴天几日勾留,醉魂未醒,哀鹃又语。

应动移居心事,有情山水,销愁歌舞。
生恐镜中朱颜,憔悴非故。
狂香艳迹,空记缠绵句。
休辞为尊前媚眼,沙间联步,送了韶年去。
凭高自遣,飘零怨绪,何许讴金缕。
人意懒,宵深还闻风雨。
后期未及,一川萍絮。
注:此己巳所作,弃置残书中。乙亥秋日,曝书检得,丹墨纷然,聊为写定,以留游迹。词则非工,何须把玩。(量守居士记)
寿高教授仲华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兼义理词章考据之长,纂述拟龙门,一例名山传世必;
揽蓬莱方丈瀛洲之胜,啸歌在鸿庑,百年仙眷占春多。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高明(1909——1992),字仲华江苏高邮人,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政治大学教授台湾《中文大辞典》的副主编。著述繁富,有关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学方面的著作不下几十种。
高明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成氏有诗《寿高仲华五十》,高明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文章《我对惕轩的怀念》。
义理词章考据: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
纂述:编纂著述。
龙门:指司马迁,自称“龙门”。
名山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蓬莱方丈瀛洲:《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韨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指海外仙山
鸿庑:用梁鸿典,《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的“后至,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庑下老梁鸿宋虞俦《和陈德章春日送客》。此处隐用典故“举案齐眉”。
笺:
1.寿高仲华五十:
卓此南雍彦,轩腾此凤麟;蕲州高弟录(谓黄季刚先生),淮海少年身(仲华曩有淮海少年之目),经术能匡世,词华更轶伦,炎荒桃李盛,五十喜传薪。
2. 陈逢元三苏联:
地接锦江,看君君臣臣,有昭烈壮缪武乡,一样大名垂宇宙;
文称苏海,叹父父子子,为蓬莱瀛洲方丈,三峰灵气接神仙。
寿林教授景伊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距诐辞而铎钟振响,标劲节而刀锯失威,固知芸案披寻,属草不忘匡济略;
列高弟则龙象传衣,拥佳儿则骅骝跨灶,更祝兰闺静好,看花直到太平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林尹(1910——1983),字景伊浙江瑞安城关人。父辛、叔父损,均为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知名教授。林尹幼承家学,1925年,16岁即入北京大学国学系,从蕲春黄侃受业。1930年,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毕业后先任河北大学教授,讲授声韵学;后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1935年,任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欲强其加入伪府工作。林尹以死自誓,三次被绑赴刑场以执行枪决进行威胁,终不屈服。1955年后,先后执教台湾多所大学,曾任考试院襄试委员。擅长文字训诂,博通经史,兼及诸子,尤明音韵之理。1983年6月8日病逝于台北荣民医院。
林尹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有诗《次韵景伊生日感怀》《与景伊同主张生仁青博士论文考试》。
距:同“拒”。
诐辞:bìcí偏邪不正的言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铎钟:木铎与金钟是同一类型的古代的乐器。木铎的舌为木制,金钟即金铎,其舌是用金属制成的。《论语·八佾第三》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刀锯:古代的刑具。刀用于割刑,锯用于刖刑。《 国语•鲁》上:“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即黥刑)。”注:“割劓用刀,断截用锯。”汪精卫令解赴南京,欲强其加入伪府工作。林尹以死自誓,三次被绑赴刑场以执行枪决进行威胁,终不屈服。应指此事。
芸案:书案。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
披寻:披,展开,翻阅;寻,寻找,搜索。
属草:犹起草。缀辑;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高弟:才优而品第高。弟,“第”的古字。 《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索隐:“言子夏是孔子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又《循吏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后因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为高弟,又称高第弟子或高弟子。
龙象:佛家语。称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为龙象。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龙象为喻。见《大智度论》。
传衣:继承师业。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骅骝:赤色骏马。亦名枣骝。 出自《荀子•性恶》:“骅骝、骐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注:“皆周穆王八骏名。”比喻异才。跨灶:谓子胜于父。 宋苏轼东坡集续集》《答陈季常书》:“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
兰闺:女子居室的美称,汉代后妃宫室。
笺:
1.此联为寿林尹教授七秩双寿。
2.次韵景伊生日:
蓬山一夜回春色,袅袅东风又陌头;未信梁鸿终海曲,还看涿鹿蚩尤;清吟物外鸣仙籁,薄醉灯前写客愁;如画绿杨添怅触,梦中城郭是扬州
3. 标劲节而刀锯失威,思其本事,令人肃穆:
寿潘教授石禅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当圣言垂废之时,虔事黄君,以上接余君,薪尽火传,照海高文能载道;
于经术专精而外,别谙红学,并深通敦煌学,星钞雪纂,藏山盛业与延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石禅教授为薪春黄氏入室高弟,余杭君谓章先生太炎也。
重规1908——2003),本名崇奎字石禅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蕲春黄氏入室高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时,章太炎先生见之,将其易名为"重规"。 曾任东北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韩国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95年,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00年7月,中国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颁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贡献奖"。2003年4月24日逝世于台北国泰医院,享年97岁。除大量敦煌学学术著作外,还著有《红学六十年》诸书,编有《红楼梦研究专刊》、《龙龛手鉴新编》等。
潘重规有诗《闱中和韬园,并示惕轩》,悼文《悼念成惕轩兄》。
垂:将近。
黄君:黄侃1886—1935),湖北省蕲春县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干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余杭君:见作者原注,章太炎浙江余杭人黄侃之师。
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本为譬喻人的形体有尽,而精神不灭。后来也比喻学问技艺世代相传。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星钞雪纂:疑露钞雪纂,指勤于收集钞录,昼夜寒暑不停。出自宋叶适《水心集》《宋厩父墓志铭》:“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
笺:清代梁同书袁枚寿联:
藏山事业三千牍
住世神明五百年。
伍教授叔傥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维公标格与阮嗣宗嵇叔夜相侔,平生雅善说诗,海内同声推巨匠;
许我篇章为元好问陆放翁之续,并世更谁知己,灯前揽涕诵遗笺。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先生与不佞书云:“大诗声出金石,遗山以来,一人而已。”又云:“七律三首,并清新圆润,而郊行一诗,置放翁集中,直可乱真。”
伍倜(1896——1968),字叔傥浙江省瑞安仙降上河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文章功底深厚,才思敏捷,熟谙《后汉书》、《三国志》、《昭明文选》,深得黄侃嘉许。1921年,参予知行社,与洪锦龙等交善,名列瑞安十才子之中。初任温州十中国文教师,有王季思等得意门生。后由黄侃介绍,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因与朱家骅有联襟之谊,1935年,朱任教育部长时,伍倜一度任教育部参事1939年浙江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0多年,后病逝于港。工诗,长骈体文,平生不为著作而著述,尝言“我述而不作。”遗有《暮远楼自选诗》一卷。
成氏有《送伍叔傥教授日本》《寄伍叔傥教授日本》。
维:同“唯”。独。
标格:风范,风度。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嵇叔夜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
揽涕:挥泪。《楚辞·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声出金石:·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满于天地,如出金石。”
遗山元好问字遗山
笺:送伍教授叔傥之日本
岳岳词林彦,论诗语最精;闲挥三寸管,高筑五言城。月旦归真赏,风骚揭正声;扶桑容濯足,万里浪初平。
挽奚医师南熏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杏林曾续养生方,彩笔闲挥,兼工藻咏;
蓬海难求不死药,玉棺遽下,总惜清才。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奚南熏(1915——1976),号墨孙墨荪玄孙1974年罹肺疾后改名南勋江苏武进人,中国书法家医生。奚南熏兼善医学及书法,民国41年(1952年)荣登中医特考榜首,来年台北开业。曾任卫生署中医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市中医公会理事长、中国医药学院教授等职。
奚南熏曾将藏山阁名句“万劫河山归蚁战;一楼风雨付龙吟”(成氏该句曾被黄侃赞赏)书之赠与成氏。
杏林:传说三国吴董奉隐居匡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愈人无数,得杏树十馀万株,蔚然成林。以董在此修炼成仙,因称董仙杏林。见《太平广记·董奉》引《神仙传》。后遂以杏林代指良医,并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以称颂医师的医术高明。
养生方: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全书分四篇,即《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内容以养生、服食、吐纳、房中为主,而尤以“房中”为详细,是研究气功养生的可贵资料。此处应非典,采其本义。
蓬海难求不死药秦始皇徐福蓬莱求药典。
玉棺遽下:《后汉书·方术列传·王乔传》:“(王)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乔曰:‘天帝独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用以悼亡。唐李群玉《伤友》:“玉棺来九天,凫舄掩穷泉。”
笺:清代杨青挽方慵庵妻联:
贤嫂长逝,归乎淑德,仰孟光落落寡合,多病难寻不死药
良人断肠,甚矣悼亡,悲潘岳泠泠下泪,招魂莫觅返生香。
吴参事万谷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如渑,酒犹是也;
诗清似鹤,人亦同之。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万谷兄病愈宴客,适天降甘霖,座有喜色,书此纪之。
万谷(1914——1980),原名敬模,以字行,湖南长沙人黄侃弟子,毕业于群治法政专科学校。平时沉潜国学,精究坟典,冠岁文名远播。历任国府秘书,中央及省级机关主秘、处长、参事等职。迁台后,任职国防部、台湾银行。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委员。工诗文,善书法,文名远播。其诗笔力坚苍,风骨遒上,于半山遗山为近。渡台后,主编民族晚报南雅诗栏达20年,为中国书法学会发起人之一。民国六十一年获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奖。著有《超象楼诗集》,文集名《微沤集》,均为诗文界推重。
万谷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先后任研究委员,副所长。范叔《长联集粹》一书由万谷作序,成氏题诗。成氏有诗《豁蒙楼小集同芥弥、雨、石尘、万谷、心波》《武公吟长约与剑芬万谷眉叔宗烈蒸民同游宜兰归途有作》《次韵万谷<病起>》。吴敬模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
如渑:渑音绳,水名。“酒如渑”,是“有酒如渑”的略称。见《左传·昭公十二年》:晋侯以齐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举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
诗清似鹤:元代吴师道《礼部集》卷六谢尧章松巢“诗人清似鹤,雅意在巢松。”清代查嗣瑮查浦诗抄》卷二“遥想晏吟清似鹤,相逢情话软如绵。”
笺:
1.次韵万谷病起:
蓬山卅载费高吟,短鬓惊看雪影侵,却病无如黄卷好,忘机岂在白云深,清鹤骨翻宜寿,海网骊珠未许沉,料是昌诗天意切,茫茫坠绪要君寻。
2.曾国藩汤海秋侍御联: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蕲春青石岭黄季刚先生(2008.7) 当代 · 熊盛元
噫吁嚱,恸如之何!
对荒凉之断冢兮,唱薤露之悲歌。
何旷代之俊彦兮,亦托体乎山阿。
昊天胡不仁兮,每昏昏而沈醉。
哲人既长殂兮,空惘惘而垂涕!
抚残碑以追缅兮,块独立于苍苔。
泣凤麟之永绝兮,嗟构厦之无材。
已矣夫!
世溷浊而德衰兮,志洁者目之为狂。
欲起先生于九原兮,恐无日不遭谤伤。
念此惨怛而无语兮,倚颓阳而凝伫。
望蕲水之汤汤兮,折芳兮更谁与?
注:季刚先生之墓位于蕲春青石镇燕子匍梁(岭名),一抔荒土,杂草丛生,墓碑高仅一米馀,上书“蕲春黄君墓”五篆字,碑右书:“辛亥革命先驱黄侃,生于一八八六年夏历二月二十九日,殁于一九三五年夏历九月十一日。夫人黄菊英,生于一九零三年夏历九月初三,殁于一九八四年夏历九月初五。”左书:“哀子念平立书,蕲春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立”。
减字浣溪沙 清末民国初 · 况周颐
 押真韵
彩笔能扶大雅轮。
周情柳思更无伦。
偶于疏处见苏辛

结习尽同成二我,多情不薄到今人。
软红门外亦珠尘。
注:以上四阕辑录自《纗华词》题词。《纗华词》为黄侃所著。卷末有作者“壬子六月编成自记”,谓“右词一卷一百六十五首,起丁未辛亥五岁间所得”。卷首题词页前,分别有东湖王邕撰于壬子七月七日吴县汪东撰于壬子九月的序文。集名亦由汪东所书。可以推断此集应印行于壬子(1912)九月左右。这四首词的创作时间,必在《纗华词》印行日期之前。